用赏识教育提高学生习作能力
上作文课是一件幸福的事。这种主观意识源于我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,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满分作文、高分作文、课堂朗诵、习作展示……我的写作热情从此被点燃!是啊,赏识就像一盏明灯,悄悄地指引孩子们前进的道路。哪怕只是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,或者一句肯定的话语,都可以让学生从此爱上习作。因此,我努力帮助学生从习作中寻找幸福感。
赏识——扬起学生希望的风帆
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习作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评价。因此我首先进行习作欣赏的环节,让大多数学生感受习作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喜悦,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。作为语文教师,我有幸成了学生作品的“第一读者”。学生大多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美。如果无人喝彩,无人赏识,就无法满足被夸奖的需要。所以教师在评价时,不应该以“一把尺子”衡量全体学生,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以不同标准进行衡量。
赏析——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
标题透射“能”、外貌初显“能”、事例呈现“能”。从不同形式的语段欣赏中,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欣赏的角度和欣赏的方法,知道既可以从题目、外貌上,又可以从事例上欣赏一篇文章。
自赏——播撒心底自信的种子
俗话说:“失败是成功之母。”但我认为对学生来说,有时候“成功是成功之母”更切合他们的心理,赏识更能激励他们积极向上。尤其是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对自己毫无信心,习作对他们而言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,也就不会主动关注教师的评语和分数。教师的批改处于失效状态。为此,我让学生写好作文后,先对自己的习作赏析一番,画出好词、好句、好段,或是某篇布局的精当之处。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性、创造性和积极性,而且还能巩固和积累习作知识。
助赏——渗透真情陶冶品性
每个孩子在习作中都或多或少地显露他们的个性和智慧,教师要像珍爱自己的孩子一样,真诚地给予赞赏,让赏识情真意切。比如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!你想不想为你的习作锦上添花?默读阅读提示后修改自己的习作。要把自己的作文多读几遍。既要默读又要高声朗读,让文章既入眼、又入心。”“这句话改得真妙,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。”“这个结尾改后比原来好多了,说明你听讲评时很专心。”“这个比喻句写得好,既形象又生动。”“祝贺你,作文又进步了!”教师婉转地提出意见:“我已经明显感到你进步了。如果能养成写作后再修改的良好习惯,你一定是最优秀的。”
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:“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的过程,而在于唤醒、激励和鼓舞。”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习作,采用多种方式给予多角度赏识,会让学生爱上作文,也会让学生的作文变得精彩起来。赏识在孩子心中是春天的绵绵细雨;赏识在孩子心中是夏日的习习凉风;赏识在孩子心中是秋天的累累硕果;赏识在孩子心中是冬日的缕缕阳光。那么,就让孩子们在赏识中飞舞自己的笔尖,抒写他们精彩的人生吧!